獵豹作為哺乳動物中的短程沖刺之王,它最快的速度能達到25米/秒左右,這樣的爆發力不僅讓人瞠目結舌,還讓很多動物大為頭疼。因為速度就是獵物捕食的武器,在絕對的差距...
獵豹(學名:Acinonyxjubatus),又稱印度豹,是貓科動物的一種,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。獵豹是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,奔跑時速可達120公里。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。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,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;后頸部的毛比較長,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,體型纖細,腿長、頭小。
獵豹為食肉動物,主要食物為各種小型羚羊(瞪羚、跳羚)以及鴕鳥。獵豹一次只捕殺一只獵物,奔跑速度極快,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,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,現存5個亞種,紅色物種名錄易危。
獵豹腿長,身體瘦,脊椎骨十分柔軟,容易彎曲,像一根大彈簧一樣,跑起來的時候前肢和后肢都在用力,而且身體也在奔跑中間一起一伏;在急轉彎時,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,不至于摔倒。身體的特殊結構使得獵豹奔跑速度極快。[1]
獵豹棲息在溫帶、熱帶的草原、沙漠和有稀疏樹木的大草原。[2]
獵豹的生活比較有規律,通常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一般是早晨五點鐘前后開始外出覓食,它行走的時候比較警覺,不時停下來東張西望,看看有沒有可以捕
食的獵物。另外一點的話,它也防止其他的猛獸捕食它。它一般是午間休息,午睡的時候,它每隔6分鐘起來,就要起來查看一下,看看周圍有什么危險。一般來說的話,獵豹每一次只捕殺一只獵物,每一天行走的距離就是大概五公里、最多走十多公里。雖然它善跑,但是它行走距離并不遠。[1]獵豹為食肉動物,獵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類動物,包括湯姆森瞪羚、葛氏瞪羚、黑斑羚等,在食物匱乏時,也會襲擊斑馬,另外鴕鳥也是獵豹經常捕食的對象。偷偷接近到與獵物10至30米的距離,然后獵捕獵物,獵捕時速度最高可達到時速120千米,且僅一腳著地,但最多只能跑3分鐘,超過時生理構造使獵
豹必須減速,否則它們會因身體過熱而死。通常在1分鐘內即可獵捕到獵物,如果獵豹獵捕失敗,那將是浪費體力。大致上6次捕獵中僅有1次會成功。獵豹剛捕捉到獵物后,能用嘴持續咬住獵物頸部直到斷氣而期間鼻部大量進行呼吸,但全力奔跑后的獵豹體能狀況孱弱,需要數十分鐘復原,因此更無法迎敵非洲豺犬,只能放棄到手獵物;但曾有極端的案例是一頭獵豹捕獵后還賭命將一頭非洲豺犬驅走。一個獵豹連續追獵5次不成功或獵物被搶走,就有可能會被餓死,因為再沒力氣捕獵了。[4]由于獵豹的牙比較短,所以獵豹有時候還不能用牙來把食物咬死。經常是靠上下顎就是像鉗子一樣把獵物的脖子鉗住,使獵物窒息死亡。獵豹的捕食方式一般是這樣:盡管它跑得快,但因為它跑得距離很有限,所以它在捕食的時候,它會盡量地、一步一挪接近獵物,盡量不讓獵物發現它,在它靠得足夠近的時候,它才開始突然一下縱跳出來,猛撲向獵物。這個時候靠速度來抓住獵物,如果它在第一次抓不住的話,那么獵物很可能抓不住。因為獵物跑得非???,如羚羊。再一個就是善于躲避,不斷地急轉彎,有可能躲避掉。所以獵豹抓動物的時候,它一跳出去,如果動物比較近的時候,它盡量伸出它的爪子,所以它爪子總是露在外面。爪子盡量抓獵物的后肢,然后再撲上去咬住它的脖子,制服獵物。一般的話,等獵豹咬住獵物的脖子五分鐘到十分鐘以后,那些大型的獵物才會死亡。等那些獵物死亡以后,獵豹就將那些獵物的尸體拖到密林中間進行進食。[2]
但是要注意到,獵豹既然跑得那么快,但是對它來說,對它的整個身體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是一種考驗。當它奔跑速度達到115公里以上的時候,它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在超負荷運轉。由于獵豹它一下子無法把囤積的熱量排出去,很容易出現虛脫癥狀,所以獵豹一般只能短跑幾百米,它就減速了。要不然它身體就過熱,然后會產生虛脫。所以這種奔跑是很傷元氣的,有時候就是獵豹抓住了獵物,因為它剛才跑得太快,所以它那個時候也沒辦法進食,必須要休息一下,或者喘喘氣,才能開始進食。[1-2]
在自然界獵豹常常被一些體型比較大的貓科動物,比如說獅子打敗,或者有可能被獅子咬死吃掉。幼豹的成活率很低,三分之二的幼豹在一歲前就被獅子鬣狗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餓死。[2]
生存區域:阿爾
及利亞、安哥拉、貝寧、博茨瓦納、布基納法索、中非共和國、乍得、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埃塞俄比亞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、肯尼亞、莫桑比克、納米比亞、尼日爾、索馬里、南非、南蘇丹、蘇丹、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、多哥、烏干達、贊比亞、津巴布韋可能滅絕:阿富汗;喀麥隆、吉布提、埃及、利比亞、馬拉維、馬里、毛里塔尼亞、摩洛哥、尼日利亞、巴基斯坦;塞內加爾、西撒哈拉
區域性滅絕:布隆迪、科特迪瓦、厄立特里亞、岡比亞、加納、幾內亞、幾內亞比紹、印度、伊拉克、以色列、約旦、哈薩克斯坦、科威特、阿曼、卡塔爾、盧旺達、沙特阿拉伯、塞拉利昂、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、塔吉克斯坦、突尼斯、土庫曼斯坦、阿拉伯聯合酋長國、烏茲別克斯坦、也門
中文命名 | 拉丁學名 | 分布 | |
1. | 獵豹指名亞種 | Acinonyxjubatusvenaticus | 西南亞,外高加索,非洲北部 |
2. | 獵豹南非亞種 | Acinonyxjubatusjubatus | 分布于南非 |
3. | 獵豹東非亞種 | Acinonyxjubatusfearsoni | 分布于東非 |
4. | 獵豹貝寧亞種 | Acinonyxjubatushecki | 分布于阿爾及利亞、貝寧 |
5. | 獵豹索馬里亞種 | Acinonyxjubatussoemmeringii | 尼日利亞至索馬里 |
一般小獵豹長到1歲以后,它們才會開始獨立地捕食。小獵豹體重一般是240-300克,要生下來2-3天之后才會爬,4-14天以后眼睛才會睜開,21-28天之后才開始取食,兩個月以后開始斷奶。9-10個月以后,雌獵豹開始達到了性成熟。雄獵豹的話一般要十四個月齡才能達到性成熟,小獵豹出生的時候,它背部有一些斗篷狀的毛,那個蓬松的毛一般的是在兩個半月的時候這些毛就開始脫落。
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,但是在人工圈養狀態下,獵豹它可能生存18年。[2]
導致獵豹數量減少的原因,一個是那些草食性動物的減少,如羚羊、像角馬,分布區減少了,獵豹的食物資源減少了;另外一點就是獵豹的生態環境被人類的村莊、道路和其他的一些人類活動區給分割隔離了,這個時候獵豹的群體很小,使得獵豹尋找配偶非常困難;第三個原因就是由于獵豹皮的貿易,特別是國際貿易,由于《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的實施,這種貿易受到了限制,但是這種走私還是存在的,這些走私者偷獵獵豹對獵豹的生存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。[2]
目前,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,獵豹在世代繁殖中出現了11個基因突變,這些變化促使它們具有超級奔跑能力。 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獵豹“Chewbaaka”在世代繁殖過程...
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在南非大克魯格(Greater Kruger)國家公園,游客們拍攝到驚人一幕:一只失去母親的小黑斑羚似乎被獵豹收養。它們一起玩耍,一起在...
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攝影師Charlotte Rhodes在肯尼亞馬塞馬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廣袤草原上,捕捉到了神奇的一幕:素來以捕食者身份出現的獵豹,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