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的一條新聞對于動物愛好者,尤其是瀕危動物關注者來說應該會受到特別的關注。那就是現居住在肯尼亞自然保護區的白犀?!疤K丹”,它已經是全球最后一只雄性白犀牛了,已...
白犀(拉丁學名:Ceratotheriumsimum)又叫白犀牛、方吻犀、寬吻犀等,體大威武,形態奇特,是現存體型第二大的犀牛,也是僅次于非洲象、亞洲象、非洲森林象和印度犀的現存第五大陸生動物,截至2013年,據IUCN非洲犀牛專家組調查,大約有20405只白犀牛存活[1],是現存數量最多的一種犀牛。白犀是現存犀牛中最進化、最聰明、最晚出現(早更新世200萬前)的,智力是現存犀牛中最高的,大腦為重達360克。[2]
白犀牛的名稱來自于荷蘭語“weit”,意思為“wide”(寬平),針對它們寬平的嘴唇而言,后來被人誤稱為“white”(白色),故稱“白犀?!?,又名“方嘴犀”。[2]
白犀??煞譃楸辈堪紫–eratotheriumsimumcottoni)和南部白犀(Ceratotheriumsimumsimum)兩個亞種,南部白犀主要分布于南非、納米比亞、津巴布韋等國,尚存在兩萬頭左右。曾經分布于肯尼亞等東、中非地區的北部白犀數量已僅存五頭,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“蘇丹”已經被切除犀角24小時守護起來,守護它的是4名全副武裝的武裝警察,這一做法是為了挽救這一亞種。[3-4]
體長為340—420厘米,尾長為55—65厘米,肩高165—205厘米,體重1,300—3,600千克,3,600千克是目前最大個體的白犀牛記錄,雖然人工圈養的非野生白犀牛也有超過4,000千克的。體軀渾圓粗壯,皮膚光滑,厚約3—4厘米,只有耳邊和尾端才有毛,也沒有大褶和皺紋形成的甲胄,頭部特長,大約為120厘米,眼睛很小,分別長在頭部兩側。[5]
管道狀的耳朵可以旋轉,聽覺較為靈敏;嘴里的頰齒為非常厚的石灰質層;上唇平而寬,呈方形,故有寬吻犀及方吻犀之稱;角長在鼻子上,兩只角一大一小、一前一后。[5]
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長的,最高紀錄為158.7厘米,細長如鞭,高高聳立,極為特殊,而通常前角較長而稍微向后彎曲,長度為60—90厘米,后角較短,長度為50厘米左右,雌獸的角較雄獸的更長。它的角不是骨質的,而是上皮組織的衍生物,由角質纖維堆積而成,所以并沒有長在骨頭上,而是長在皮膚上,但卻格外堅硬和鋒利,是其自衛和進攻的武器。[5]
白犀??煞譃楸卑紫–eratotheriumsimumcottoni)和南白犀(Ceratotheriumsimumsimum)兩個亞種,南白犀與前者不同的是有一個凹形的前額和較長的齒列。[5]
白犀的主要棲息地類型為熱帶和亞熱帶草原、(亞)熱帶稀樹草原和灌叢[6],它們要求生活的區域地形比較平坦,有灌木作為掩護,同時草場和水源豐富。[7]
白犀主要是在傍晚、夜間和清晨活動,白天在茂密的叢林或草叢中休息,休息場所有時距水源數公里遠。喜歡在泥濘的水池和沙質河床上打滾。[6]
白犀牛的視力很差,主要依靠聽覺和嗅覺,奔跑時速最快可達40公里。[2]
哺乳期大約為一年,但從3個月后小白犀牛就會啃咬草皮了。1歲時體重可達218千克左右,6—9歲性成熟。壽命為35-45年。[5]
中文名 | 拉丁學名 | |
---|---|---|
1. | 南部白犀牛 | Ceratotheriumsimumsimum |
2. | 北部白犀牛 | Ceratotheriumsimumcottoni |
自鄭和七下西洋后,犀角始流入中國。犀牛角存世量稀少,藥用價值極高,因而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,截至2012年,每克在2,000元人民幣左右,是同等重量黃金價值的10倍。[8]
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附錄II國際二級保護動物
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南非重新向肯尼亞引進了20只南部白犀牛,數量約為170只,其中120只在一家私人救助中心,其余50只生活在兩個國家公園。經過努力,受到良好保護的南部白犀數量不斷增長,根據2001年的統計數字顯示,南部白犀牛的總數量大約為11,600只,至2007年,數量約增長至17460頭,其中有16255頭生活在南非。
非洲犀??倲狄褟?970年代約65,000只,減少到20,000多只,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曾將其列為瀕危物種,幸運的是南部白犀得到了較為良好的保護,至今數量已幾近突破二萬頭,保育級別已降低為近危(CR),南非是南部白犀的主要據點,有將近93%的白犀牛生活在這里,南部白犀亦零散分布于納米比亞、津巴布韋、博茨瓦納和斯威士蘭。雖然數量在萬頭以上的南部白犀仍是犀牛中數量最多的,但是它們亦沒有完全避免受到偷獵和交通事故的威脅。因此在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中,白犀被列入附錄II。[5]
持續遭受內戰及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影響,那些曾經流浪在烏干達、蘇丹和剛果地區的北方白犀牛的數量持續下降。到2000年,剛果僅余30只白犀牛。盡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圍內被禁止,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熱火朝天,在也門就有專門的犀牛角市場,在那里以犀牛角制成手柄的匕首是眾多買家和賣家關注的焦點,是身份的象征。[9]由于亂捕濫獵,北部白犀的數量急劇下降,最終在非洲陷于滅絕的境地,幾乎僅存生活在動物園中的不到十頭。
2009年,生活在捷克Dv?rKrálové動物園的四頭北部白犀成為拯救這一亞種的唯一希望,它們被送往肯尼亞奧佩亞塔野生動物保護區,在曾經的原產地進行人工保護。然而其中一頭名叫“蘇尼”的雄犀已于2014年死去。
2015年,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?!疤K丹”已經被切除犀角24小時守護起來,守護它的是4名全副武裝的武裝警察,這一做法是為了挽救這一即將滅絕的亞種。[4]
由于犀牛角價格的不斷上漲,這只犀牛仍然時刻處于被盜殺的危機之中。為了保護它已經切除了它的犀角,但是仍認為這么做不足以保護它。但即使目前沒有了犀角,肯尼亞的相關工作人員仍然擔心它的安全。它被從肯尼亞運往捷克接受保護。這只犀牛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食當中度過。4名武裝人員在保護犀牛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威脅,那些盜獵分子很可能會為了利益襲擊他們。
這只雄性北部白犀牛已經43歲了,它大概能活到50歲。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將是拯救這一亞種的最后機會。它是在2009年與兩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一同進入這家捷克動物園中接受保護的。人們曾寄希望于這幾只犀牛能夠繁育后代,但是這一嘗試在去年另一只雄性死去的時候失敗了。
犀牛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,除了人類?,F在世界上僅存5頭北部白犀牛,其中僅僅一只為雄性。仍然生活在肯尼亞的3只白犀牛處境更加危險。人們曾經將所有的希望都在這只雄性犀牛能和雌性犀牛繁育后代,在未來10年時間讓種群數量達到30只。但是這一嘗試也失敗了,因為這只犀牛已經老了。[4]
下一步是為犀牛做人工授精:這種體積龐大、不易馴服、具有攻擊性的草食動物的生殖系統一直是獸醫科學界的謎。然而,利用超聲掃描儀等現代醫學設備,專家們通過人工授精使南方白犀牛成功產下一頭小牛。通過南方白犀牛的實驗,可以將經驗運用到北方白犀牛上。
犀牛最好每兩年產下一頭小牛,以便嚴格控制兩只母犀??赡墚a出的幼牛數量。專家們還有些其他對策。在發現南方與北方白犀牛的相似之處后,專家們正在研究如何提取老犀牛體內的卵,從而建立一個北方白犀牛的卵庫,再逐漸將其孵化。被孵化的胚胎可注射到南方白犀牛體內,讓它們代為孕育。
專家還計劃利用分離技術把母胎精子從公胎精子中提取出來。專家們稱:“這種方法確保我們生產的僅是母的北方白犀牛。而這些母犀牛可以生出更多的白犀牛。從而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的數量?!?/p>
撰文:Maya Wei-Haas,國家地理 納比雷(Nabiré)是一頭31歲的北方白犀牛。周一,它在捷克共和國的Dv?r Králové動物園離世。本文中的...
白犀牛蘇丹被護林員持槍守衛。 居住在肯尼亞自然保護區的雄性北方白犀牛–蘇丹,今年已經43歲了。他的壽命大約可以到50歲,蘇丹在暮年沒有享受到兒孫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