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許多寓言和民間傳說的主題中,赤狐都是狡詐和狡猾的代名詞。但這些這些犬科動物交尾時有多狡猾呢? 赤狐(紅狐貍)生活在在整個北半球和澳大利亞。盡管這個范圍如此巨大...
赤狐(學名:Vulpesvulpes):共有47個亞種。成獸體長62-72厘米,肩高40厘米,尾長20-40厘,體重5-7千克。毛色因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較大變異,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紅色,腹部白色或黃白色,尾尖白色,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,四肢外側黑色條紋延伸至足面。雄性略大。
赤狐聽覺、嗅覺發達,性狡猾,行動敏捷。喜歡單獨活動。在夜晚捕食。通常夜里出來活動,白天隱蔽在洞中睡覺,長長的尾巴有防潮、保暖的作用,但在荒僻的地方,有時白天也會出來尋找食物。它的腿腳雖然較短,爪子卻很銳利,跑得也很快,追擊獵物時速度可達每小時50多公里,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樹。主要以旱獺及鼠類為食,也吃野禽、蛙、魚、昆蟲等,還吃各種野果和農作物。
分布于整個北半球,包含歐洲、北美洲、亞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區。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廣者。其中有三個亞種列入《華盛頓公約》CITES保護動物——附錄Ⅲ,(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:[1])
毛色因季節和地區不同而變異很大,南方地區如廣西所產毛被薄而短,北方所產毛長而豐密。一般背面毛色棕黃或趨棕紅,或呈棕白色,毛尖灰白,變異甚多,北方干旱地區所產富白色毛尖,故色調淺淡。雙耳背面上部及四肢外側均趨黑色延伸至足面,吻部兩側具黑褐色毛區。喉及前胸以及腹部毛色淺淡,呈烏灰及烏白色。從耳間自頭頂至背中央有一栗褐色明顯帶,背中央且滲有白色毛尖。后肢較呈暗紅色。尾部上面紅褐色而帶黑、黃或灰色細斑,尾梢白色,尾下面亦呈棕白色。幼年毛色呈淺灰褐色。[2]
此外,赤狐中還有不少體色的變異類型,如全身毛色為黑色的叫黑狐或黝狐;全身底毛為黑色,但毛尖帶有白色,在光照下呈現出銀色光輝的,叫銀狐或玄狐;全身為赤褐色,肩部有黑色十字形毛的叫十字狐,此外還有倭刀狐等,但不同的色型并不代表不同的亞種,而且不管是什么色型,尾巴的尖端均為白色。產銀狐較多的地區是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,其次是北歐和西伯利亞北部。在不同地區,銀狐與赤狐的比例是由1∶20到1∶5,這種突變與產地的濕度和光照等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。[3]
赤狐的棲息環境非常多樣,如森林、草原、荒漠、高山、丘陵、平原及村莊附近,甚至于城郊,皆可棲息。一般記載均稱赤狐居于土穴、樹洞或其動物的棄洞中,在北方地區都利用獾洞,或加以擴大而利用之。有時甚至與獾同棲一洞群。多在山坡活動,經常棲息在大石縫或山溝里,只在繁殖季節才住在窩里,赤狐的窩是一個地洞,洞口直徑25-30厘米左右,往往深入地下2-3米。一般在向陽的山坡上,那里土質較松,石頭較少,易于打洞。赤狐們或利用獾洞、舊洞或墓洞,或在大巖石底下挖洞。赤狐往往是幾只住在一個洞穴,其中包括一雌數雄,并且每個狐群有赤狐一定的領域。一般均日伏夜出,白天蜷伏洞中,抱尾而臥。[2]
赤狐喜歡居住在土穴、樹洞或巖石縫中,有時也占據兔、獾等動物的巢穴,冬季洞口有水氣冒出,并有明顯的結霜,以及散亂的足跡,尿跡和糞便等,夏季洞口周圍有挖出的新土,上面有明顯的足跡,還有非常濃烈的狐臊氣味。但赤狐的住處常不固定,而且除了繁殖期和育仔期間外,一般都是獨自棲息。[4]
赤狐聽覺、嗅覺發達,性狡猾,行動敏捷。喜歡單獨活動。在夜晚捕食。通常夜里出來活動,白天隱蔽在洞中睡覺,長長的尾巴有防潮、保暖的作用,但在荒僻的地方,有時白天也會出來尋找食物。赤狐的腿腳雖然較短,爪子卻很銳利,跑得也很快,追擊獵物時速度可達每小時50多公里,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樹。主要以草地田鼠、鼠、松鼠、兔鼠類為食,也吃野禽、蛙、魚、昆蟲等,還吃各種野果和農作物。[5]
赤狐生性多疑,行動時大多先對周圍環境進行仔細的觀察,因此在中國有“狐疑”一詞。當遇到敵害時,赤狐就會使用身體內藏著的一個秘密武器——肛腺,分泌出幾乎能令其他動物窒息的“狐臭”,惡臭的氣味使追擊者不得不停下來。在危急的情況下,赤狐也能用竄進羊群中、跳到河里隱藏等方法逃脫。被獵人捉住的赤狐,還有一套“裝死”的本領,能夠暫時呼吸微弱,似乎已經奄奄一息,任人擺布,但乘人不備時,就突然迅速逃走。這些狡猾的行為,都是赤狐高超的生存手段。[2]
赤狐性情狡猾,記憶力很強,聽覺、嗅覺都很發達,行動敏捷且有耐久力,不像其他犬科動物多半以追捕的方式來獲取食物,而是能想盡各種辦法,以計謀來捕捉獵物。赤狐往往首先在植物茂盛,野鼠、野兔活動頻繁的地帶,根據氣味、叫聲和足跡等尋找赤狐們的蹤跡,然后機警地、不動聲色地接近獵物,甚至將身子完全趴在地上匍匐而行,以免獵物受到驚嚇而逃跑,鉆入洞穴之中或者巖石、樹木之下,然后蹲伏下來,作好伺機而動的準備,然后先輕步向前,緊接著步子加快,最后變成疾跑,突然出擊,抓獲獵物。有時還假裝痛苦或追著自己的尾巴來引誘穴鼠等小動物的注意,待其靠近后,突然上前捕捉。[2]
赤狐不僅是捕食者,也是隨機雜食者,甚至還是“殺過者”,其中包括田鼠、家鼠、黃鼠、袋地鼠、金花鼠等在內的各種野鼠和野兔等是主要食物,也吃蛙、魚、鳥、鳥蛋、昆蟲等,遇到動物尸體、人類遺棄的垃圾中的食品等也不會放過,還吃草莓、橡子、葡萄等野果或漿果。如果食物一時吃不完,就會精心地選擇一個隱蔽的地方,小心地埋藏起來,還要經過一番偽裝,消除各種痕跡以后才離開,以免被其他動物發現。赤狐在捕食中喜歡戲弄已經無法逃脫的獵物,還常常把能捕到的獵物統統殺死,從不放生,叫做“殺過行為”,其成因可能是出于本能,也可能是受到某種刺激而引起的,或者是兩種原因兼而有之。[1]
“殺過行為”是指一些兇殘的肉食性動物在捕獵時的一種奇怪行為,即一次殺死遠遠超過自己食量的獵物。一般來說,動物捕獵是為了滿足白己的食物需要。但是,“殺過行為”明顯違背了這一法則。更多的研究發現,不僅是赤狐,還有許多動物如獅子、北極熊、金錢豹等,都存在著“殺過行為”。
廣東省,陜西省,河南省,江西省,吉林省,安徽省,河北省,甘肅省,寧夏回族自治區,山西省,江蘇省,四川省,福建省,湖南省,浙江省,貴州省,遼寧省,山東省,北京市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,內蒙古自治區,西藏自治區,廣西壯族自治區,湖北省,黑龍江省,云南省,青海省。
阿富汗,阿爾巴尼亞,阿爾及利亞,安道爾,亞美尼亞,奧地利,阿塞拜疆,孟加拉,比利時,不丹,波黑,保加利亞,加拿大,克羅地亞,塞普路斯,捷克,丹麥,埃及,愛沙尼亞,法羅群島,芬蘭,法國,格魯吉亞,德國,直布羅陀,希臘,格陵蘭島,梵蒂崗,匈牙利,冰島,印度,伊朗,愛爾蘭,意大利,日本,約旦,哈薩克斯坦,朝鮮,韓國,吉爾吉斯斯坦,拉托維亞,黎巴嫩,利比亞,列支頓士登,立陶宛,盧森堡,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,馬耳他,摩納哥,蒙古,黑山共和國,摩洛哥,緬甸,尼泊爾,荷蘭,挪威,巴基斯坦,波蘭,葡萄牙,羅馬尼亞,俄羅斯,圣馬力諾,塞爾維亞,斯洛伐克,斯羅文尼亞,西班牙,斯瓦爾巴群島,瑞典,瑞士,敘利亞,塔吉克斯坦,突尼斯,土爾其,土庫曼斯坦,英國,烏茲別克斯坦;Introduced:澳大利亞,新西蘭。[6]
赤狐在每年的12-2月發情、交配,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要推遲1-2個月繁殖,此時雄獸之間會發生爭偶的激烈爭斗。求偶期間,雄獸和雌獸通過尿液中散發出的類似麝香一樣的氣味互相吸引,受到雌獸引誘的雄獸會發出古怪而又可怕的尖叫聲,進行一種復雜的求婚方式。雄獸不僅參與撫育后代,而且在雌獸產仔之前便開始修整洞穴備用,外出幫助覓食等。[4]
雌獸的懷孕期約為2-3個月,于3-4月間產仔于土穴或樹洞里,每胎多為5-6仔,最多可達13仔,幼仔出生的時候,雄獸總是呆在雌獸的旁邊。初生的幼仔皮毛又黑又短,軟弱無力,體重約為60-90克,出生后14-18天才睜開眼睛,在這段時間里,雌獸精心地撫養和照顧赤狐們,從不離開,食物則由雄獸供給,整個哺乳期約為45天。[4]
幼仔喜歡在洞口曬太陽,生長的速度很快,1月齡左右體重就達到1千克,可以出洞活動,雄獸此時更加忙碌,不僅要給雌獸而且也要給長得很快的幼仔提供食物,如果這時雌獸不幸死亡,雄獸就要獨自承擔起養育后代的任務。雄狐是一個非常警覺的父親,赤狐們經常陪幼崽一起玩耍,并獨自一人承擔尋找食物、養活家人的任務。小狐貍出生3個月后,父親的養育任務結束,年輕小狐貍開始自己尋找食物。然而父親不會眼睜睜看著赤狐們挨餓,赤狐會把食物藏在小狐貍附近,教赤狐們如何發現食物。半年以后,長大的幼仔便離開雌獸,開始獨立生活,9-10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,壽命為12-14年左右。[4]
中文名稱 | 學 名 | 英文名稱 | |
1. | 赤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亞種 | Vulpesvulpesabietorum | BritishColumbianfox |
2. | 赤狐阿拉斯加北部亞種 | Vulpesvulpesalascensis | NorthernAlaskanfox |
3. | 赤狐外高加索東部亞種 | Vulpesvulpesalpherakyi | Easterntrans-Caucasianfox |
4. | 赤狐安納托利亞亞種 | Vulpesvulpesanatolica | Anatolianfox |
5. | 赤狐阿拉伯亞種 | Vulpesvulpesarabica | Arabianfox |
6. | 赤狐阿特拉斯亞種 | Vulpesvulpesatlantica | AtlasFox |
7. | 赤狐拉布拉多亞種 | Vulpesvulpesbangsi | LabradorRedFox |
8. | 赤狐巴巴里亞種 | Vulpesvulpesbarbara | BarbaryRedFox |
9. | 赤狐堪察加亞種 | Vulpesvulpesberingiana | KamchatkaRedFox |
10. | 赤狐喀斯喀特山亞種 | Vulpesvulpescascadensis | CascadeMountainsFox |
11. | 赤狐高加索亞種 | Vulpesvulpescaucasica | CaucasianRedFox |
12. | 赤狐歐洲亞種 | Vulpesvulpescrucigera | EuropeanRedFox |
13. | 赤狐東北亞種 | Vulpesvulpesdaurica | Trans-BaikalRedFox |
14. | 赤狐紐芬蘭亞種 | Vulpesvulpesdeletrix | NewfoundlandRedFox |
15. | 赤狐俄羅斯遠東亞種 | Vulpesvulpesdolichocrania | RussianFarEastRedFox |
16. | 赤狐內華達州亞種 | Vulpesvulpesdorsalis | NevadaFox |
17. | 赤狐波斯亞種 | Vulpesvulpesflavescens | PersianDesertFox |
18. | 赤狐北美亞種 | Vulpesvulpesfulva | NorthAmericanRedFox |
19. | 赤狐阿富汗亞種 | Vulpesvulpesgriffithi | AfghanistanFox |
20. | 赤狐科迪亞克亞種 | Vulpesvulpesharrimani | KodiakRedFox |
21. | 赤狐希臘亞種 | Vulpesvulpeshellenica | GreeceFox |
22. | 赤狐華南亞種 | Vulpesvulpeshoole | ChineseRedFox |
23. | 赤狐撒丁島亞種 | Vulpesvulpesichnusae | SardenianRedFox |
24. | 赤狐塞浦路斯亞種 | Vulpesvulpesindutus | CyprusRedFox |
25. | 赤狐雅庫茨克亞種 | Vulpesvulpesjakutensis | YakutskRedFox |
26. | 赤狐日本亞種 | Vulpesvulpesjaponica | Japanesefox |
27. | 赤狐蒙新亞種 | Vulpesvulpeskaragan | KaragandaRedFox |
28. | 赤狐基奈亞種 | Vulpesvulpeskenaiensis | KenaiRedFox |
29. | 赤狐庫爾德斯坦亞種 | Vulpesvulpeskurdistanica | KurdistanRedFox |
30. | 赤狐山地亞種 | Vulpesvulpesmacroura | MoutainFox,Long-tailedredFox |
31. | 赤狐西藏亞種 | Vulpesvulpesmontana | MontaneRedFox |
32. | 赤狐內華達亞種 | Vulpesvulpesnecator | SierraNevadaRedFox |
33. | 赤狐埃及亞種 | Vulpesvulpesniloticus | EgyptianRedFox |
34. | 赤狐哈薩克斯坦亞種 | Vulpesvulpesochroxantha | KazakhstanFox |
35. | 赤狐巴勒斯坦亞種 | Vulpesvulpespalaestina | Reddish-greyPalestineFox |
36. | 赤狐薩克拉門托河亞種 | Vulpesvulpespatwin | SacramentoValleyRedFox |
37. | 赤狐韓國亞種 | Vulpesvulpespeculiosa | Koreanfox |
38. | 赤狐白足亞種 | Vulpesvulpespusilla | White-footedfox |
39. | 赤狐北部平原亞種 | Vulpesvulpesregalis | NorthernPlainsRedFox |
40. | 赤狐新斯科舍省亞種 | Vulpesvulpesrubricosa | NovaScotiaRedFox |
41. | 赤狐薩哈林亞種 | Vulpesvulpesschrenckii | Sakhalinfox |
42. | 赤狐伊比利亞亞種 | Vulpesvulpessilacea | Iberianfox |
43. | 赤狐庫頁島亞種 | Vulpesvulpessplendidissima | Sakhalinfox |
44. | 赤狐草原亞種 | Vulpesvulpesstepensis | Steppefox |
45. | 赤狐托博爾斯克亞種 | Vulpesvulpestobolica | TobolskRedFox |
46. | 赤狐華北亞種 | Vulpesvulpestschiliensis | NorthernChinaFox |
47 | 赤狐指名亞種 | Vulpesvulpesvulpes | CommunRedFox |
赤狐分布密度變化很大。在英國和蘇格蘭,密度為40平方公里有1只,進入威爾士則是每1.17平方公里有1狐貍。但在城市周邊食物充足的地區,可高達每平方公里有30只狐貍。在農田、郊區和荒蕪山地,赤狐的家族和社會群體的密度不一樣,一般有0.2-5個群體。在瑞士山區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只狐。在北方寒帶森林和北極苔原,赤狐們出現的密度是每10平方公里有1只,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每平方公里1只。在瑞士山區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有0.37個家族群。[6]
英國的赤狐總數約240000只(1995),德國250,000只(1982-1983)、2000-2001上升到600000只。但因毛皮有較大的經濟價值,人為過度獵捕,造成野外數量很少,使得資源數量在不斷下降。[6]
赤狐在中國西藏分布較廣泛,20世紀70年代其數量較多,隨著貓科動物的銳減,赤狐皮愈顯貴重,據調查,西藏經常有赤狐皮張貿易,致使赤狐的數量在急劇減少。為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。
列入《華盛頓公約》CITES保護動物——附錄Ⅲ。赤狐阿富汗亞種、赤狐白足亞種(赤狐旁遮普亞種)、赤狐西藏亞種。
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(IUCN)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.1——低危(LC)。[6]
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。
赤狐的眼睛適于夜間視物,在光線明亮的地方瞳孔會變得和針鼻一樣細小,但因為眼球底部生有反光極強的特殊晶點,能把弱光合成一束,集中反射出去,所以在黑夜里常常是發著亮光的。
在荒山曠野里的古寺、廢墟、墳墓、土丘附近,如果夜里有幾只赤狐來回游蕩,遠遠望去就像有很多忽隱忽現,閃爍發光的小燈。常常使人迷惑不解,產生恐懼,或者引起精靈鬼怪之類的幻想,再加上赤狐固有的機敏、狡猾的習性,便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荒誕傳說,也給赤狐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,稱赤狐為“狐仙”等。
在古希臘的伊索寓言、中國的古典小說《聊齋志異》和許許多多的童話、寓言、故事和電影里,赤狐往往化成鬼怪或者善良、美麗而聰明的少女,扮演著主要的角色,并以狡猾而著稱,所以人們也常用“狡猾得象只狐貍”來形容狡黠的人。
抱歉,您訪問的網站頁面不存在!